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贵州情韵网 首 页 文旅资讯 情韵文化 查看内容

布依戏、芦笙制作研修班系列课程——“工匠文化与美好生活”

2021-11-9 12:41| 情韵号: 贵州情韵| 浏览量:27603

摘要: 工匠精神作为工匠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分为体现物质具体实存性的本位状态和事实的现实层面,以及超越本位性的实体工匠创造活动的超越性层面。
       11月8日晚上,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双聘教授、设计学博导、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邹其昌老师为“2020年布依戏研修班”与“2021年苗族芦笙制作技艺研修班”作“工匠文化与美好生活”的讲座,线下讲座在贵州师范大学宝山校区国际旅游文化学院开展。


       邹老师从“为什么研究工匠文化”、“工匠文化的基本内涵”、“工匠文化与质量时代”、“美好生活与工匠社会”四个方面出发,指出之所以要研究工匠文化是因为在现实实践层面、理论建设层面以及自身体验层面上,工匠文化对于我们所有人而言都是必须的。研究工匠文化是为“非遗”奠定理论根基,研究工匠的传播系统、组织系统、传承系统等,关注其生存环境。


       邹老师指出,中国当代设计理论体系建构要通过“开放与融合——打通古今中外”的方式来实现,这是真正的融合创新之路。传承中除了要包含民族本土的设计资源,还应当包括当下世界上最先进的设计体系,只有二者相结合,才是真正的传承。而当代设计实践中的创新应当由“政、产、学、研、城乡互动生成”。

       邹老师还从基本含义、语义学层面、社会学与社会经济结构、整个造物活动层面对“工匠”一词的精神内涵进行了剖析。工匠具有四种历史形态:自然经济时代的手艺工匠、工业经济时代的机械工匠(前两者为有形状的实体)以及虚拟经济时代的数字工匠(无形的虚体)。我们当下正处于手艺工匠、机械工匠和数字工匠并存发展的时期。针对“工匠文化”,邹老师给出了广义(人类社会的全部文化,尤其包括人类创造第二自然人工世界的文化)和狭义(人类文化中的一种形态,与官文化、士文化、商文化并列)两种解释;指出工匠文化并不仅仅体现于工匠们的物质劳动层面,也不只停留在对个体生活的认识及塑造,必定会进入社会层面才会真正实现其特殊价值与功能,才会真正生成工匠文化的完整体系。

       工匠精神作为工匠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分为体现物质具体实存性的本位状态和事实的现实层面,以及超越本位性的实体工匠创造活动的超越性层面。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成为建设和发展质量时代的基本品格和要素,质量生活是美好生活与品质生活的前提,美好生活则包括美的生活和好的生活两个层面,它是人类高高品质的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美好生活的构成离不开文化的加持,工匠则是作为文化的最佳传播媒介之一,因此要更好地将工匠精神与美好生活结合起来。(陈英)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