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贵州情韵网 首 页 文旅资讯 情韵文化 查看内容

布依戏、芦笙制作研修班系列课程——剥茧抽丝布依戏,擘肌分理芦笙歌

2021-11-3 23:57| 情韵号: 贵州情韵| 浏览量:26493

摘要: 芦笙的文化内涵在于芦笙词和芦笙乐舞等,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都是芦笙文化呈现的重要舞台。
       11月3日上午,布依戏州级传承人覃忠对老师在贵州师范大学宝山校区国际旅游文化学院为“2020年布依戏研修班”的学员们讲授布依戏剧目编创与排演。

       覃老师说到册亨素有“布依戏艺术之乡”的称号,布依戏是布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覃老师从多年的戏曲编创经验中总结出:主题是戏曲剧本的灵魂,演出内容一般通过讽喻、滑稽、调侃等手段来表现人间的真情冷暖;情节是戏曲剧本的身躯,对重要情节进行渲染,能够更加引起观众的注意力并让观众加深对剧情的印象;戏曲冲突作为剧本的主要动力,对刻画人物形象具有重要作用;人物性格是戏曲剧目的根基,是戏曲价值的体现;结构作为戏曲剧本的骨架,要符合戏曲舞台表演的程式;节奏是戏曲剧本的脉搏,能够让整个情节更为张弛有度。
       下午,覃老师组织布依戏班的学员们进行了布依戏排练,学员们积极参与其中。覃老师认为,布依戏的编创要发挥民族文化的特质,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进而更好的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当天上午,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杨昌杰老师在贵州师范大学宝山校区国际旅游文化学院为“2021年苗族芦笙制作技艺研修班”的学员们讲解了中华芦笙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杨老师以“中华芦笙文化历史与发展”为题,指出“传承国家非遗芦笙文化”,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芦笙的文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芦笙文化的魅力不仅存在于中国,在美国、东南亚等地也有其传播的身影。芦笙的文化内涵在于芦笙词和芦笙乐舞等,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都是芦笙文化呈现的重要舞台。对于苗族人来说,芦笙更具有重要的民族精神文化象征意义,从出生到归祖,都有芦笙的见证参与,可以说一把芦笙就是苗族人的一生。
       针对贵州省不同地区的苗族芦笙历史文化传统,学员们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芦笙历史文化记载,对各自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了交流分享,如芦笙的不同曲调、乐舞特点、使用的场合等。

       下午,杨昌杰老师以“改良芦笙乐舞与实践”为题继续为学员们授课。杨老师说:“经过前辈们改良后的芦笙深受国内外大众喜爱,改良芦笙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改良芦笙乐曲的引子、行板、快板和结尾部分,各有不同的演奏技巧和舞蹈动作,每一个技巧和舞蹈动作都有其特定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为了更深入感受芦笙文化的演奏魅力,杨老师还带着学员们鉴赏了自己与上海民族乐团合作的《共饮江河水·情系中华情》音乐会演出视频,分享了芦笙乐舞表演的心得,并对其中细节部分作了生动的讲解。
       此外,杨老师还从芦笙演奏者的角度指出,芦笙的制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传统与改良芦笙还有很多改革空间,还需要更多学员们的传承挖掘和创新探索。

       学员们对杨老师的授课反响热烈,纷纷表示听了杨老师的授课后,深感自己身上责任重大,以后将继续做好芦笙文化传承、发展、创新,努力提升个人的芦笙制作技艺,为推动芦笙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复兴尽一份力。(夏苗苗、张晶晶、华荣、王燕科)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