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上午,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副教授李隆虎老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内外经验”为题,在贵州师范大学宝山校区国际旅游文化学院三维环幕教室为“2020年布依戏研修班和2021年苗族芦笙制作技艺研修班”的学员讲授了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内外经验。 李隆虎老师分别讲了日本、韩国、美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所做的贡献,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非遗保护的全球推进中所做的贡献,从保护历程和保护经验两个方面展开讲解,谈及日本的传承人及传承群体的扶持政策时,其《文化财保护法》规定:“如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愿将自己的技艺技能传诸后人,那么,无论他技术有多高,都不会被政府指定为传承人”,即传承人必须带徒授艺。李老师又从中国“非遗”的保护历程、具体措施以及累积经验三个方面切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他总结了三点经验:第一,政府重视,推进力度大,组织结构完善;第二,学术界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第三,有足够的宣传力度。 下午,李老师针对“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性”“传承人活态传承的特点”以及“传承人的界定”等问题向大家进行了详细解说。他指出,在中华文明传承过程中,凡是通过典籍或实物无法传承的部分,基本上都是通过传承人口传心授的方式实现代际传承。传承人的“活态传承”,是中华文明传承的一种重要且独特的手段与方式,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此次课程为学员们搭建了交流平台和提供了丰富经验,也让大家的视野更加开阔。通过此次学习,大家对国际国内非遗保护的政策都有了更多了解,也让学员们更加清晰地知道自身肩负的责任。(冉光琴、王海云) |